《安康日报科教周刊》(2015年9月3日)刊发公司老员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帮扶来到新喜村——太阳成集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赴岚皋县新喜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纪实》新闻稿件。http://sjk.akxw.cn/kjzk/html/2015-09/03/node_18.htm
新喜村的脱贫周
——太阳成集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赴岚皋县新喜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通讯员 杨曼
一个贫困村,最需要的是什么?
太阳成集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10名师生,利用这个暑假的7天,用脚步和汗水寻找着答案。
7月17日,太阳成集团重点帮扶贫困村——岚皋县民主镇新喜村,迎来了这个高素质的实践团队。在短短的一周内,团队通过座谈、实地考察、走访等方式,挨家挨户了解新喜村的发展情况。针对新喜村的贫困现状,提出了三年脱贫致富方案。同时,利用学校专业技术优势,帮助解决农业科技普及“最后一公里”难题。
图 1实践团队进驻新喜村
新喜村为啥这么穷
新喜村座落在重峦叠嶂的大山深处,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之相伴的,则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交通、信息、科技等十分落后的现状。
1153人的小村落,贫困家庭多达230多户,农民年均收入也仅有2300元左右。团队走访的第一户赵作九家,是村里典型的贫困家庭:残墙破壁的四间房屋,子女外出打工,老伴照顾两个孙子。耕地都位于陡坡上,粮食广种薄收,外出务工子女的劳务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图 2实践团队在村民家走访调查
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严重缺乏既是新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岚皋绝大多数山区村落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走访中,实践团队认识到经济贫困带来文化贫困,由于文化的贫困,带来了思想观念的陈旧。而文化贫困、思想观念陈旧又制约着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恶性循环。三者互相影响,互为条件。
团队也据此确立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从农户实际出发,精准识别,发现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打破山区贫困的恶性循环,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的内涵,帮助百姓脱贫致富。
三个农户的疑问
结合三天的走访调查情况,实践团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了新喜村不同家庭贫困的原因。
有的是资源贫困,土地匮乏,没有资源发展农业;有的是劳动力贫困,家里年轻的劳力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要么是没有劳动力的小孩要么是只能算上半个劳动力的年迈老人;有的则是教育贫困,由于没有条件接受教育,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然而更多的面临的是人才和技术贫困。
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因为缺乏合适的技术,使得农业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村民杨显勇养蜂好多年了,蜜蜂难过冬一直困扰着他,最多时60桶蜂,冬天一过只剩40桶。看到生物学专家总支书记屈国胜的到来,杨显勇赶紧请教起养蜂相关技术。屈书记向杨显勇耐心的解释,蜜蜂越冬死亡主要是因为未能培养足够数量的越冬蜂。经过采集后的蜜蜂寿命短,不足以度过冬季而自然死亡。屈书记指出,改造养蜂技术、推广新法养蜂技术迫在眉睫。借此机会,屈书记也向村民普及新法养蜂的相关技术。
图 3 屈国胜书记向村民指导养蜂
杨发财家是新喜村典型的魔芋种植户,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他向团队提出了他的困惑:为啥他家魔芋的亩产一直不理想?此行的团队中正好有魔芋种植方面的专家李川副教授。李川副教授师从中国魔芋协会会长张盛林门下,在魔芋栽培技术研究和病害防治方面分别获得过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植保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在听到杨发财的疑问后,李川副教授提出去魔芋地里看看。经过实地考察,李川副教授指出病害仍是影响产量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发病率高达40%的“魔芋癌症”——软腐病。针对这个问题,李川副教授在土壤消毒、整地、选种、施肥等关键节点一一进行指导,还实地考察了杨发财家计划种植魔芋土地的土壤条件并提出意见。离开杨发财家时,李川副教授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对魔芋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
图 4实践团队在魔芋地现场考察
陈时俭是新喜村林下养鸡大户,通过养鸡家里盖起了三层楼房,是村里劳动致富的代表。在走访他家时,陈时俭提出了养鸡技术上的问题。去年在养鸡过程中,部分鸡在出笼后出现鸡冠缩小,羽毛松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收入。在实地考察了养鸡现场后,团队动物医学方面的专家陈立强副经理给他找到了原因,并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野外放养、自由觅食的鸡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因此在喂养过程中要配合添加剂;二是林下湿度大,要加强地面消毒,同时在饲料中要适当添加抗生素,预防球虫病。
给脱贫找个突破口
自古以来,高寒山区经济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低山和城郊。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高寒山区停滞不前的状况已被打破,发展前景已然在望。
通过调查团队意识到,高寒山区的发展不是停滞而是缓慢,贫困不是天生之物,而是长期封闭守旧,信息、技术严重缺乏造成的。贫困不是一时形成,脱贫致富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成。科学规划,循环发展是新喜村改善贫困现状的最有效途径。
图 5实践团队在新喜村调查走访
针对新喜村的现状,团队认为发展养鸡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供销合作的发展模式。从学校的扶贫资金中出资购买鸡苗,根据新喜村村民的实际情况发放不同数量的鸡苗,在村民养殖过程中由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待鸡出笼后由学校回收,学校教职工以及学校食堂消化回收的肉鸡。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养殖的市场风险,学校提供技术指导也减小了疫病风险。在座谈讨论过程中,这种发展模式得到了村支书的欢迎和大力支持,表示愿意组织整个流程的运转。
一个周的社会实践转瞬即逝。带着满满的收获,团队回到学校后,仍忘不了帮新喜村谋划脱贫之策。根据调研情况,他们还及时编印了农村实用技术资料寄到村上。